2025Coding101 競賽

軟體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時代已經來臨,為了因應未來環境快速變化的需求,學習程式設計與軟體協同開發應是大學生必備技能。教育部為了普及程式設計教育,成立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以提升運算思維、量化分析、軟體創作與統合、運算表達理解等能力。本次活動希望藉由程式競賽來彼此觀摩,並提升同學興趣。

前往

2024🌟社會實踐博覽會🌟Social Practice Expo

本次展覽展示了近兩學年來的優秀學生作品,旨在呈現如何將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並鼓勵師生走出學術的舒適圈,擴展社會影響力!每個作品都體現了學生們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和對未來的關懷。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創意和用心,更有助於推動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

前往

113-1 臺灣師範大學程式設計 通識課程專題競賽

鼓勵學生活用程式設計能力並且能夠跨領域交流,此次專題競賽至 DEMO X 平台策展,期望能夠增加跨校交流風氣。

前往

113-1學期—南部院校「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跨校課程成果聯展

教育大數據跨校課程成果聯展旨在激勵學生參與教育大數據相關課程、競賽和研習,提升數據分析知能和跨領域思維能力。透過展示學生在教育大數據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創新思維,期待學生能夠展現在數據分析和解決實際教育問題方面的能力與成就。歡迎所有對教育大數據感興趣的同學參與,共同探索數據分析的前沿議題,推動數據化教育的發展和創新。

前往

前往觀看

2025 社會實踐迷因梗王大賽 Practice Makes Meme Happy

社會實踐也能很有梗! 本次展覽包含「2025 社會實踐迷因梗王大賽」的所有作品,透過幽默與創意圖像,展現師生對公共議題的觀察與行動,讓社會責任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被看見。

2025社會實踐博覽會Social Practice Expo

社會實踐博覽會——你的「影響力」有多大? 你是否想過,課堂上的學習,能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改變?準備好了嗎?用你的創意,點燃社會的一把火!🔥為提倡課程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活動將展出近兩年的優秀提案或成果,鼓勵師生共同走出高教舒適圈,創造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無論你關注的是城南在地議題,還是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2025 社會實踐博覽會,都是你展現影響力的最佳舞台!

2026Coding101 競賽

在軟體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時代,為因應AI時代環境的快速變化與高度競爭,即使是非資訊科系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應將資訊科技基本能力,包含程式設計與軟體協同創作視為必備技能。為了推廣大學生應具備資訊基本能力與素養教育,教育部成立「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資訊科技素養培育分項」,以提升運算思維、AI與量化分析、軟體創作與統合、運算表達理解等能力。本次活動希望藉由軟體創作競賽來彼此觀摩,並提升同學興趣。

114-1 臺灣師範大學程式設計通識課程專題競賽 NTNU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Project Competition

為鼓勵本校學生活用程式設計能力、跨領域交流與創作,並呈現程式設計通識課程成果,特舉辦本專題競賽。 This competition is held to encourage NTNU students to apply programming skills, engage i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showcase achievements from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courses.

113-2學期「數」你最會:數位人文創想競賽 線上展覽

鼓勵學生以數位技術結合文化、歷史或社會議題,創作具人文深度與科技巧思的作品。本展精選多組創新成果,展現跨領域整合力與在地關懷,邀您一同見證數位人文的未來想像!

113-2學期—「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跨校課程成果聯展

教育大數據跨校課程成果聯展旨在激勵學生參與教育大數據相關課程、競賽和研習,提升數據分析知能和跨領域思維能力。透過展示學生在教育大數據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創新思維,期待學生能夠展現在數據分析和解決實際教育問題方面的能力與成就。歡迎所有對教育大數據感興趣的同學參與,共同探索數據分析的前沿議題,推動數據化教育的發展和創新。

113-2 臺灣師範大學程式設計通識課程專題競賽 NTNU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Project Competition

為鼓勵本校學生活用程式設計能力、跨領域交流與創作,並呈現程式設計通識課程成果,特舉辦本專題競賽。 This competition is held to encourage NTNU students to apply programming skills, engage i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showcase achievements from 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courses.

2025Coding101 競賽

軟體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時代已經來臨,為了因應未來環境快速變化的需求,學習程式設計與軟體協同開發應是大學生必備技能。教育部為了普及程式設計教育,成立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以提升運算思維、量化分析、軟體創作與統合、運算表達理解等能力。本次活動希望藉由程式競賽來彼此觀摩,並提升同學興趣。

前往觀看

東澳文化與永續行動

2025 EiA 行動工程師團隊前往宜蘭東岳部落及東澳國小,進行蛇山步道修復,也建造了社區佈告欄和校園佈告欄,以及舉辦永續工作坊。透過這些實踐,能在地方扎根永續的種子,讓工程專業成為連結人、文化與自然的力量。

Dowmung! The Energy! 綠能在哪兒?

此活動由多元背景的大學生合作,設計出融合創意、綠能和銅門文化的特色課程。課程架構突破學科界線,聚焦碳足跡、碳權等綠能議題,透過情景式學習,培養小朋友批判性思考、合作、創意、跨文化認知與自主學習等能力。在國際志工引導下,孩子們不僅深入認識家鄉的綠能資源和環保重要性,更將國際化與在地文化連結,達到共學、共好,並體現108課網「做中學」的精神。 現場更運用回收材料製作遊樂設施,結合課程知識,讓孩子們在娛樂中認識綠色能源,同時激發潛能與想像力。

2—節能減碳?

現今社會的教育體制中告訴我們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並教導我們養成生活中各種節能減碳的良好習慣,然而有錢人可能只為了享用一頓晚餐便搭私人飛機出國,這對環境的衝擊及資源的浪費可能是一般人的好幾百倍,或許在某種層面上"社會實踐"只是龐大資本主義給一般平民的口號而已。

3—When you support social practice by… thinking about it.

本作品以諷刺方式呈現社會實踐與日常行為之間的落差。畫面中新聞播報著校園響應減塑與淨灘行動,而主角一邊口頭支持,一邊卻被大量一次性塑膠垃圾包圍,象徵「理念支持」與「實際行動」的斷裂。作品意在反映當代社會中常見的「說得多、做得少」現象,提醒觀者社會實踐不僅是表態,更需要實踐,才能真正推動環境改變。

走在熟悉與未知之間

近年來身障者在社會上逐漸受到重視,師大校園也關注到並於校園多次建設相關設施,如:於樓梯周圍建設斜坡使輪椅使用者更容易上下。但,儘管已有諸多努力,仍存在一些利弊問題。本方案借助師大身心障礙學生促進協會的人士協助,向於師大就讀的視障者同學採訪,詢問對於校園內或生活上就學遇到的困難,以達到提倡弱勢族群之不便點,讓學生能享有追求自己的學習和目標。

1—德政是德政,萬安卻萬萬不安

本迷因批判地方決策失衡,違反永續城市的公平性。圖中強烈對比「天選王者」與暴雨中狼狽的市民,凸顯公共權益的差異。創意也能成為一種行動,啟動社會思辨。作品藉「德政是德政,萬安卻萬萬不安」實踐對施政的監督,呼籲跨區治理應確保所有市民的權益平等。真正的社會實踐,應以市民安全與城市韌性為核心。

SEL社會情緒學習與藝術共創

非藝術專科的我們發揮社會教育專長自主發起課程,以「協助大學生找一個中肯的自我認同」為核心,設計能促進情緒辨識、社會覺察與人際互動的學習歷程。我們強調社會實踐、學習反思需要回到「你的感受如何」,走入社區攝影圖書室、引入創作陪伴者、自辦成果展與分享會、完成10多本攝影小誌(Zine),建立能和社會對話、真實表達、具備同理和支持的信任社群。

金門話田野調查

自小生長於金門,體會到金門話正逐漸面臨年輕世代使用率下降的危機。透過本計畫,以系統化的方式調查各行政村的金門話語音與詞彙,建立能供後人使用的資料庫。 研究方法包括設計問卷、錄音蒐集語料、語音ipa系統轉寫與文獻比對,並運用圖表呈現金門話與台灣台語的差異。最終成果將上傳自架網站,建置「金門話線上字辭典」,涵蓋字詞、俗語與唸謠,並舉辦田野調查講座。